?

        當前位置:對照品 > 新聞中心 >
        查詢時請注意選擇相應的產品編號
        農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資源的利用介紹
              
          農業微生物正與動物產業和植物產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正成為我國農業生產中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而農業微生物資源不僅是農業微生物產業的直接基石,更是整個農業生物技術發展的主要物質基礎。目前世界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90%以上的基因來自于農業微生物資源,已帶動形成了一個相關年產值達百億美元的產業。在我國僅轉基因抗蟲棉已累計產生了100多億人民幣的經濟效益,新一代轉基因抗蟲三系雜交棉的增產效益有望再造一個長江棉區。農業微生物資源的高效利用不僅在農業本身上已得到了廣泛利用,而且更成為環保、農產品加工、可再生資源、紡織、化學和醫藥工業等相關行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微生物資源的占有量和研究評價水平己成為綜合國力的體現。
          1    農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簡介
          農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成立于1979年,是國家從事農業微生物菌種資源收集、鑒定、保藏、供應和國際交流的專門機構。有一支高素質的科技隊伍,有700平方米的實驗室和菌庫。保藏有各類微生物菌種5500余株,7萬余份。每株菌分別采用液氮、凍干等2-3種保藏方法進行保藏。建有各類菌種的分離、鑒定實驗室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各類儀器設備100余臺。建有網站,網址為 www.accc.org.cn,定期出版菌種目錄。面對全社會每年提供菌種2千余份。為沒有保藏菌種能力的單位提供無償保藏菌種。對外鑒定菌種和培訓。
          2    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平臺建設現狀和微生物菌種資源平臺發展介紹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可以比喻為科技界的三峽工程,微生物菌種資源平臺為三級平臺,下設九個四級平臺,農業微生物菌種資源平臺是其中之一。平臺項目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研究制定微生物菌種資源的描述規范和技術操作規程來構建微生物菌種資源的標準體系。在這標準體系的指導下,進行全國農業微生物菌種資源的標準化描述及整理、整合。將所有的菌種信息上傳E-平臺,從而實現菌種信息的共享。菌種實物入庫進行保藏,實現實物共享,確保國家生物安全。
          3    國內農業微生物菌種資源的利用介紹
          隨著人口的增長以及工業化的進程,化學農藥和肥料常年大量使用,破壞了土壤結構,加劇環境污染并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抗藥性。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因植物遭受病害造成的減產平均為總量的10-15%。為了根本解決這些嚴重影響農業進一步發展的問題,深入了解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種類及侵染機制,為研發抗病作物及控制病害發生提供材料和依據,同時,開發微生物資源,研制高效、無毒、無污染的微生物肥料和農藥已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研究的戰略課題。目前世界已有70多個國家在生產、使用微生物肥料來提高農業的產量,我國截至1999年已有300多個廠家可生產60多個品種的細菌肥料150萬噸以上。近年來我國生產微生物農藥的廠家已有50多家,品種近200個,使用面積逐年擴大。我國目前用量最大的細菌殺蟲劑蘇云金桿菌(BT)年產量萬噸以上,使用面積千萬畝。國外棉鈴蟲病毒生防制劑每年的使用面積也達500萬畝。固氮微生物可以將空氣中的分子N2固定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有機氮化物,是保持土壤中有充足的氮素儲備的關鍵之一。
          微生物菌種基因資源為傳統產業特別是傳統農業的改造和轉型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生物種質和基因資源,孕育和促進了我國新的生物技術產業尤其是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和壯大。目前我國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組微生物農藥、肥料和飼料用酶產品以及以農業微生物基因資源為基礎轉基因植物的產業規模在逐步擴大,直接依賴于農業微生物技術和基因資源的我國農業生物產業的三個主要領域生物農藥、生物肥料、飼料添加劑產品在2003年的年產值已達237億元。
          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生態復雜,有著世界上最為復雜多樣的農業生態和各種污染形式的生態環境,是多種多樣的微生物賴以生存的條件,成為世界上微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已鑒定的微生物物種已占全世界報導總數的10%以上。農業微生物資源是微生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統計中我國已收藏的微生物菌株多少數量?。由于基因資源無專利保護,但從基因資源中克隆的基因卻受到知識產權的保護,美日歐等國家的研究重點從上世紀90年代起已逐步從上述基礎性研究工作階段轉入到從微生物種質資源中開展基因的鑒定、分離、克隆和應用技術創新的研究上,90%以上完成的全基因組測序的生物物種為各種資源微生物,從各種環境的不可培養微生物資源中尋找基因資源已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基因資源的爭奪已成為先進國家搶占21世紀生物技術制高點的主要戰略目標,有可能是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發展的主要瓶頸。瓶頸的突破靠的是微生物菌種資源及基因資源的極大豐富和高質量的評價。
        上一篇:生活中各種污染對象的常用的消毒方法 下一篇:河南省開展危險化學品罐區和倉庫安全大檢查



          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xy/left.htm

          ?

          2011-2018 北京萊耀生物版權所有豫ICP備17046142號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休宁县| 建阳市| 青海省| 汾西县| 张家口市| 搜索| 乌兰察布市| 英德市| 翁牛特旗| 黑龙江省| 长垣县| 枣阳市| 敦化市| 通化市| 固原市| 连平县| 潮州市| 宜兴市| 岳池县| 应用必备| 祁门县| 兰考县| 田阳县| 通渭县| 牟定县| 加查县| 崇义县| 靖江市| 白银市| 马公市| 遵义市| 项城市| 牟定县| 珲春市| 炉霍县| 吐鲁番市| 仙居县| 旌德县| 泰兴市| 澜沧| 沙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