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時請注意選擇相應的產品編號
超分子化學分子自組裝體系的表征研究 | |||
---|---|---|---|
      
超分子化學是從20世紀6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的化學分支,迄今已經歷了近50年的發展。綜上所述,超分子化學已經在納米材料,膜材料,生物科學方面有了可喜的進展。
超分子化學的交叉學科的本質引起了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理論學家、模型計算家等各個研究方向的專家門的廣泛關注。超分子化合物具有美感的本質以及這些新型化合物在各個尖端領域的潛在應用價值引起了人們巨大的興趣。迄今為止,人們對分子自組裝體系進行了不懈的研究。用紅外光譜和光電子能譜來獲得組裝體系的分子結構信息、用橢圓光度和X射線反射測得自組裝膜的厚度和粗糙度、用差示掃描量熱法(DSC)和X射線衍射及極化光譜來研究自組裝體系的熱力學性質等;原子力顯微鏡(AFM)借助針尖與所觀察材料中逐個原子發生作用,成為從原子水平上研究自組裝體系最有力的工具。張榕本等[13]用AFM對自組裝二階非線性光學高分子膜的超分子結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發色團小分子與分子狀態存在于膜中,Breaster角顯微鏡和界面X光衍射可直接觀察到液面上分子與分子間相互作用。沈家驄等[14]利用Brewser角顯微鏡和界面X光衍射于氣液界面上直接觀察兩親性聚合物的成膜行為和有序結構,效果顯著。電子層析X射線攝影技術則被用來研究自組裝體系的二維結構,Stupp等[15]利用這種技術研究了rodcoil共聚物自組裝形成的三維納米結構,成功的將自組裝技術與納米結構相聯系。Spontak[16]也用該技術研究了三嵌段共聚物的三維結構,為人們表征自組裝體系提供了有力的途徑。此外,人們還用電鏡(TEM)、二次離子質譜(SIMS)等對自組裝體系加以研究,這方面的工作一直是自組裝體系研究的重點。
超分子化學被認為是21世紀新概念和高技術的一個重要源頭而在超分子化學中依然有3個關鍵的科學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努力探索:第一個就是分子識別、位點識別和分子自組裝的相關理論研究,我認為這方面的研究一定要深入理論,師從自然,依照自然法則使其從本質上得到解釋;第二方面是分子間弱相互作用的加合性、協同性和方向性的相關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是發展新的組裝方法和理解組裝體功能的前提;第三個關鍵問題就是超分子體系中的電子轉移、能量傳遞和化學轉換的相關研究,這些都是信息傳輸的本質內容,對于進一步研究預測超分子體系的功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曾有人說21世紀是屬于材料科學和生物科學的世紀,而超分子化學則可以與兩者的學科前沿掛鉤,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的預測21世紀也必將屬于超分子化學。
|
上一篇:分子自組裝的原理和特點以及科學中的應用 | 下一篇:鍵價理論的基本知識要點 |
---|
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xy/lef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