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時請注意選擇相應的產品編號
潘石屹有幾個孩子?潘石屹兒子的名字寓意 | |||
---|---|---|---|
      
雖然父母都是公眾人物,但潘石屹兒子身上顯然沒有像某些富二代、官二代一樣鍍了一層“金”,卻更像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懂得謙讓,知道感恩,這與潘石屹獨特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
潘石屹兒子的名字寓意
潘石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潘讓13歲,小兒子潘少11歲,曾有很多人好奇潘石屹兒子的名字怎么這么特別,其實這里蘊涵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做一個懂得讓、要得少的人,擁有一個溫暖、快樂的人生。
1998年,潘石屹兒子潘讓在香港出生。潘石屹親自為孩子剪斷臍帶,并用數碼攝像機記錄了妻子剖宮產時的所有情景。那種哭聲與鮮血混雜的場景,對他觸動很大。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父親”二字的分量,就在他還沒有規劃好如何當好一個好爸爸的角色時,第二個孩子也緊接著來到了人世。看著一大一小兩個可愛的小家伙,潘石屹有些著急,他可不希望當個失敗的父親。
有一次,當被問到“如何理解‘父親’這兩個字”時,潘石屹先是爽朗地笑了起來,而后又沉靜地說:“我是可以用一些標準的答案來回答的,但是,我不想那樣說,沒什么意思。其實,因為忙于工作,我覺得自己和孩子們的溝通太少了。你看,比如孩子如今說的那些很時尚的話——酷斃了、帥呆了,我都會覺得很新奇,甚至有的還聽不懂,這種交流的障礙,提示我應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他們。父子之間,交流是很重要的。”
潘石屹兒子:人緣極好的厚道孩子
見過潘石屹兒子的人,都說他倆特別懂事、質樸,絲毫沒有所謂富家子弟的習氣。
潘石屹大兒子潘讓在學校里是個公認的厚道孩子,有一次,他和同學玩游戲,把同學的衣服扯了一個小口子,同學要他賠,潘讓覺得很委屈。后來潘讓把自己的零花錢拿出來給那孩子買了件新衣服,還自我安慰說:賠就賠吧,他那件壞了的衣服正好可以給我穿!
潘石屹小兒子潘少也有與世無爭的風范。幼兒園里排演童話劇,其他人都爭演主角或者配角。只有他,先讓別人挑,最后只能扮演一棵沒有一句臺詞的樹,戴著面具站在那里動也不能動,他還挺高興。
如果按照許多家長的邏輯,這樣的孩子在學校里一定處處受欺負,事實還恰恰相反,潘石屹兒子的人緣極好,走到哪里都能迅速和身邊的人打成一片,學校里選班長,他倆的得票永遠是最高的。
潘石屹教育兒子:要學會感恩
潘石屹兒子是名符其實的富二代,但卻從小就被約法三章:能在家吃家常便飯,就不外出吃;每次進商店只能買一件玩具;過節只給一百元壓歲錢。潘石屹兒子從小就知道“富不過三代”這個道理,所以有同學好奇地打聽他們家有多少錢時,從不關心家里有多少財產的他們總是回答不出來。
不過,如果你問潘石屹兒子一共為慈善機構捐贈了多少錢,他們不僅能回答一個總數,并且還能將每次的具體數額一一說上來。潘石屹每次參加慈善活動,一定會帶上兒子。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時,大兒子驚訝地問潘石屹:“爸爸,我們少吃一個冰淇淋少買一樣玩具,真的可以讓山里的孩子多上一個月的學嗎?”潘石屹沒有急于回答,第二天帶上兩個兒子回了甘肅老家,讓他們零距離去體驗貧困地區孩子不一樣的生活?;氐匠抢锖?,潘石屹發現,兩個兒子比過去更不亂花錢了。
潘石屹兒子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零花錢戶頭,他們將錢攢下來全部存進了銀行。潘石屹總是暗示他們,這些零花錢存下來,等到他們念大學時用來支付學費。結果沒多久再兒子去參加慈善活動時,兩個不到十歲的孩子居然分別拿出了兩千多元捐獻了出來。當時,這對潘石屹來說都是一個意外。事后他悄悄問兩個兒子:“你們把錢都拿出來了,以后哪還有錢念大學???”兒子說:“可是,那些山里的孩子現在連小學都念不了。”然后又緊張地問,“爸爸,你真的不會讓我們沒錢念大學吧?”潘石屹笑笑,心想:“怎么會呢?”
通過慈善公益活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也是潘石屹的另外一個目的。三年前,潘石屹帶著兒子去參加東南亞海嘯捐贈晚會,那張一百萬元的支票是潘石屹的兩個兒子親手捧出來的。當時有人誤認為全家出席這樣的活動是一場走秀,后來大家才明白,他是在教育兒子。“其實,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貧困和災難的場面最能扣人心弦。”潘石屹就是要讓兒子在現場記住這些令人難忘的畫面。
潘石屹給兒子的特殊獎勵品
成功的路上,潘石屹并非走得一帆風順。他也吃過很多苦,受過很多騙,但無論境遇好壞,他都會給自己送一份小禮物作為安慰或者鼓勵。在教育孩子的早期過程中,潘石屹一直都想嘗試著把這種自我約定、自我贊賞的模式嫁接到兒子身上。因為他在兒子三歲大的時候,發現小家伙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有時候不聽他和太太的話,越是批評孩子就越是反抗,或者干脆向父母索要禮物,否則哭鬧對抗,這使得孩子的壞習慣成為屢教不改的難題,并且惡性循環。
有一天,潘石屹兒子溜進書房,趴在書桌上用顏料筆涂抹一幅即將在深圳開工的小區草圖,太陽是大紅的,地面是青綠的,房子是灰色的……一副冷冰冰的建筑草圖變成一幅生機盎然的兒童畫。太太張欣一把抱住兒子,緊張地為兒子辯護:“孩子還小,不懂事,你就別責怪孩子了,你再讓設計部重新制作一幅。”可是,潘石屹不僅沒有責怪,反倒激動地說:“嘿,我終于找到送給兒子的最佳禮物了!”
潘石屹當下找出一張白紙,先在上面畫一張床,床上睡著一個孩子,然后在紙的上方圍繞著床畫上七個大大的藍色圓圈。太太張欣不解地問:“你這是干什么???”潘石屹秘而不宣地笑笑:“等下你就知道了。”潘石屹兒子很喜歡這幅畫,小手抓起顏色筆就要涂抹,可卻被阻止了。潘石屹向兒子啟發道:“畫面上的這張床就是你房間里的那張,床上面的七個藍色大圓圈代表一周中的七天,如果你從今晚開始能單獨在自己的房間睡覺,那么每天就可以在藍色圓圈的中間涂上你喜歡的顏色。”
原來,四歲的兒子一直和父母睡一張床上,這無論是對于親密無間的夫妻還是逐漸長大的孩子,都不是一件好事,但小家伙怎么也不肯睡到自己房間的小床??煽吹桨职之嫷倪@張圖后,潘石屹兒子當天晚上居然乖乖睡到了自己的房間,第二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圖片里藍色的大圈內涂抹上艷麗的紅色。
此后,當潘石屹兒子每每完成此類“大作”后,畫兒都被工工整整地粘貼在屋里的墻面上。潘石屹解釋道:“獎勵的確是使孩子聽話的最好辦法,所以,我們還要認真對待這份別有用意的獎品,把圖片貼在孩子能夠看得見的地方,一個互動性的圖畫會提醒他,他的目標是什么!”
父與子工作室: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現在很多父母會給孩子買很多昂貴的禮物,會給孩子創造很優越的物質條件,但孩子還是不覺得幸福,還是對父母不夠親近。其實孩子對物質不是那么渴求的,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這些,而是父母能夠陪在他們身邊,和他們一起玩耍、分享和交流。
“父與子工作室”,這是潘石屹兒子潘讓起的名字。這個屋子里放了各種各樣的鋸子、電刨、電磨等工具,一起做凳子或者鳥巢,這是潘石屹和兒子最快樂的時候,做什么、怎么做,父子三人商量著來,兒子說得對,爸爸就聽兒子的。潘石屹做錯了,照樣會被兒子們嘲笑,在這里父親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不可觸摸的名詞,而是可感可親可觸的。潘石屹的很多做事情的方法、程序和經驗,就在這個過程中自自然然地影響了他的兒子。
他們還有一個“父與子讀書會”,潘石屹通過和孩子們一起學習、閱讀,學會了寫博客、寫文章,還寫了書。相信潘石屹兒子的收獲一定也不小。
雖然父母都是公眾人物,但潘石屹兒子身上顯然沒有像某些富二代、官二代一樣鍍了一層“金”,卻更像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懂得謙讓,知道感恩,這與潘石屹獨特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在育兒的路上,潘石屹犯過很多類似錯誤,所以有時候他也會跟年輕人開玩笑:“如果你們沒有做好準備,我勸你們先不要急于生養一個孩子。要知道,生養一個孩子比帶領一個團隊還要困難,我創業的時候還沒這么艱難過呢!”
潘石屹的個人資料簡歷
潘石屹,1963年11月14日出生在甘肅省天水市。1982年,從中國石油管道學院畢業后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工作。1987年,辭職下海到深圳、海南,后到北京,專業從事房地產開發。1992年,與合伙人共同創立北京萬通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開發房地產。1995年與妻子張欣共同創立了SOHO中國有限公司。自公司創建以來,兩人共同開發了一系列商業地產項目。在國人眼里,他就是一個出身西部貧困地區的年輕人堅持夢想,展現商業才能與進取精神,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好時機,最終躋身行業前鋒的成功范例。 >>> 更多關于潘石屹簡歷
張欣的個人資料簡介
張欣1965年8月24日出生于北京,14歲移居香港,之后,她留學英國,就讀于蘇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經濟學專業。1992年,從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畢業,獲得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此后加盟華爾街,先后在高盛和旅行家集團任職,直到1995年底,返回中國,與潘石屹共創了他們自己的房地產公司—SOHO中國。
2002年10月,張欣憑借“長城腳下的公社”獲得了相當于建筑領域奧斯卡獎的全球“建筑藝術推動大獎”。2004年7月,張欣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2004年度的25位“亞洲之星”之一。2005年1月,張欣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全球年輕領袖”(Young Global Leader),這是對她既有成就的認可和對未來改變世界將要做出的貢獻的期待。 >>> 更多關于張欣簡歷
|
上一篇:男默女淚是什么意思?男默女淚一詞來源 | 下一篇:婆媳之間有了矛盾怎么辦?如何處理婆媳矛盾的方法 |
---|
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xy/lef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