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時請注意選擇相應的產品編號
血清學的檢測三種類別方法簡介 | |||
---|---|---|---|
      
血清學試驗由于其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方法簡便,應用極為廣泛。目前,凡具有抗原性的物質,在沒有其他更簡便的方法進行測定時,幾乎都可以用血清學試驗方法來檢查。近年來在環境微生物檢測中,除常用的凝集試驗、沉淀試驗、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等方法外,瓊脂擴散法、免疫電泳法、免疫熒光技術和酶聯免疫技術等方法的應用也日趨廣泛。
血清學試驗檢測抗原或抗體的基本方法,可歸納為兩種類型,即用已知的抗體(如診斷血清)檢測未知抗原、或用已知的抗原(如診斷菌液)檢測未知抗體。
抗原抗體之間,有的在二者發生特異性結合之后,在一定條件的影響下,即可出現可見反應,這種試驗方法稱為直接試驗法,如常用的凝集試驗、沉淀試驗等;有的在二者發生特異性結合之后,并不直接表現為可見的反應,或反應不夠靈敏,需借助指示系統或載體使其表現為可見反應,這種試驗方法稱為間接試驗法。例如補體結合試驗,利用補體、紅細胞及溶血素作為指示系統,觀察溶血現象的發生與否;又如間接凝集試驗,將抗原或抗體吸附在載體如膠乳、紅細胞等顆粒的表面,使抗原抗體的結合反應通過載體發生的凝集表現出來。
近年來,迅速發展的免疫電泳和標記技術,使血清學試驗方法提高到新的水平。免疫電泳法將電泳技術和沉淀反應相結合,提高了試驗的特異性和靈敏度,應用熒光色素、酶及放射性同位素等與抗體(或抗原)結合來檢測抗原(或抗體)。
經典的血清學反應分三種類別:凝集反應、沉淀反應和補體結合反應。
一、凝集反應:顆粒性抗原(細菌、紅細胞等)與相應抗體結合,在電解質參與下所形成的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稱為凝集反應(Agglutination reaction)。其中的抗原稱為凝集原,抗體稱為凝集素。在該反應中,因為單位體積抗體量大,做定量實驗時,應稀釋抗體。
1)直接凝集反應
顆粒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直接結合所出現的反應,稱為直接凝集反應(Direct www.atcc360.comagglution reaction)。
a.玻片凝集法。是一種常規的定性試驗方法。原理是用已知抗體來檢測未知抗原。常用于鑒定菌種、血型。如將含有痢疾桿菌抗體的血清與待檢菌液各一滴,在玻片上混勻,數分種后若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塊,即陽性反應,證明該菌是痢疾桿菌。此法快速、簡便,但不能進行定量測定。
b.試管凝集法。是一種定量試驗方法。多用已知抗原來檢測血清中有無相應抗體及其含量。常用于協助診斷某些傳染病及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如肥達氏反應就是診斷傷寒、付傷寒的試管凝集試驗。因為要測定抗體的含量,故將待檢查的血清用等滲鹽水倍比稀釋成不同濃度,然后加入等量抗原,37℃或56℃,2~4小時觀察,血清最高稀釋度仍有明顯凝集現象的,為該抗血清的凝集效價。
2)間接凝集反應
將可溶性抗原(抗體)先吸附在一種與免疫無關的,顆粒狀微球表面,然后與相應抗體(抗原)作用,在有電解質存在的條件下,即可發生凝集,稱為間接凝集反應(Indirect agglutination)。由于載體增大了可溶性抗原的反應面積。當載體上有少量抗原與抗體結合。就出現肉眼可見的反應,敏感性很高。
二、沉淀反應:可溶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在有適量電解質存在下,經過一定時間,形成肉眼可見的沉淀物,稱為沉淀反應(Precipitation)。反應中的抗原稱為沉淀原,抗體為沉淀素。由于在單位體積內抗原量大,為了不使抗原過剩,故應稀釋抗原,并以抗原的稀釋度作為沉淀反應的效價。
1)環狀沉淀反應:是一種定性試驗方法,可用已知抗體檢測未知抗原。將已知抗體注入特制小試管中,然后沿管壁徐徐加入等量抗原,如抗原與抗體對應,則在兩液界面出現白色的沉淀圓環。 2)絮狀沉淀反應:將已知抗原與抗體在試管(如凹玻片)內混勻,如抗原抗體對應,而又二者比例適當時,會出現肉眼可見的絮狀沉淀,此為陽性反應。 |
上一篇:環境微生物分類鑒定的方法不時出現和完善 | 下一篇:直接凝集反應是什么舉例介紹 |
---|
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xy/lef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