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時請注意選擇相應的產品編號
長期保藏對真菌培養的影響等性狀的變異情況 | |||
---|---|---|---|
      
對于用于分類研究的模式菌、教學研究、專利菌株保藏以及作為環境參考菌株來說,保持真菌培養特征的穩定性是非常必要的。低溫保藏一般認為可以降低真菌的代謝速率,但Tian和Bertolini報道了Botrytis allii 和 Penicillium hirsutum 在低溫保藏下孢子萌發時間提前和萌發管延伸速度加快[5]。Wing等發現Fusarium compactum 和 Fusarium acuminatum菌株經過連續10次的單孢和菌絲生長尖端分離后,菌株發生退化[6]。Kim觀察到了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eum 菌株經過保藏后菌絲變細、變薄,經過18次的連續傳代培養后,發生“角變”,菌落形態發生變化以及不再產生色素,且“角變”的性狀在以后的傳代培養中保持不變[7]。Pholiota nameko 菌株長期保藏后用于接種生產后,產量下降,其原因是子實體形成滯后和數量下降,菌絲的生長速度和漆酶的活性發生變化。
目前雖然很少有文獻報道真菌在長期保藏過程中引起的孢子大小、產孢特征等性狀的變異情況,而產孢能力下降,活性降低報道較多。Aparecido等對一些植物病原真菌長期保藏后的活性、致病力、孢子萌發等指標進行了監測[8]。Maria等[9]在比較蒸餾水和礦油保藏三年的保藏結果中,二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s 和一株Thamnidium elegans礦油保藏沒有檢測到活性,而蒸餾水保藏方法中Absidia glauca Alternari dianthicola Colletothrichum coccodes Fusarium fusarioides Gliocladium roseum等5個菌株沒有檢測到活性,同時發現保藏于礦油中的Aspergillus flavescens Colletotrichum coffeanum Fusarium culmorum Fusarium oxysporum Giliocladium roseum Verticillium lecanii各一個菌株喪失了產孢特性。
|
上一篇:真菌的保藏方法及優缺點分析進行優劣比較 | 下一篇:真菌長期保藏過程中生理生化性狀的影響 |
---|
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xy/left.htm